推广 热搜: 2025  2024  江西省简称  江西庐山  江西地图  江西大学  江西移动  江西省会是哪个城市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江西丰城 

看“南昌航空一号”如何赋能生态经济新发展

   日期:2025-05-27     来源:江西新闻联播网络专区    作者:江西九江新闻    浏览:762    评论:0    

  日前,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导研发的“南昌航空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引发广泛关注。作为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它将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改变?

  该卫星的成功发射具有双重意义:其一,标志着江西省高校科研技术实现创新突破,有力提振了科研创新信心;其二,开创了生态环境监测新局面,将原有单一的地面或空中监测模式,升级为“水—陆—空”立体化监测体系。

模型展示

  38个月点亮“航天梦”

  5月17日12时12分,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腾起烈焰,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托举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直破云霄,成功将其送入预定轨道。这是全国首颗专为大型湖泊生态监测打造的遥感卫星。

  “南昌航空一号”是南昌航空大学参与自主研制的一颗卫星,开创了江西高校航天研发的新里程。“我当时就在发射现场,内心非常激动。”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涂新满作为该卫星研发团队的主创人员,回忆了卫星研制的全过程。

  据介绍,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十余人参与了“南昌航空一号”的研制。或许有人会问:为何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参与卫星研发?涂新满解释,该学院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水环境监测,而“南昌航空一号”作为生态环境监测卫星,与学院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

  博士毕业后在环境与化学工程领域耕耘18年的涂新满,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参与卫星研制。“这确实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他感慨道。

  时间回溯至2022年3月,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江西省提出研制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大学成为研发团队之一。“我们的第一步就是立项,制定可行性方案。”涂新满表示,万事开头难,面对全新领域,团队只能从“零”开始,甚至多次赴鄱阳湖等水域实地勘测。

  2022年7月正式立项后,团队首要任务是攻克镜头研发难题。“2023年的工作重点就是研发定制镜头。”涂新满介绍。完成组装后,2024年团队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模拟上空演练,这一环节尤为关键,2025年则主要进行发射审批等程序性工作。

  高校有了卫星测控中心

  “南昌航空一号”成功发射后,通过卫星实时传回了哪些数据?涂新满表示,预计今年6月之后才能接收到有效数据。“目前卫星正处于‘定标’阶段,主要任务是校准数据,确保其精准覆盖鄱阳湖等重点监测区域。”涂新满解释道。

  在南昌航空大学卫星测控中心,电子大屏实时显示着“南昌航空一号”的定位坐标等信息。屏幕画面中,校园一栋建筑的顶楼清晰可见一座卫星地面站。“这是接收卫星数据的核心设备。”涂新满指着屏幕介绍,“这意味着‘南昌航空一号’的数据可直接回传至学校测控中心。”该X波段地面站主要承担星地测控与数据传输任务,包括向卫星发送指令、注入数据,以及接收和处理卫星下传的遥测与高速数据。

  测控中心内还陈列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卫星模型。涂新满表示,其外观与“南昌航空一号”高度相似,“堪称等比例微缩版本”。

  卫星可监控河湖、农林和国土

  这几天,涂新满一直期待着“南昌航空一号”传回的有效数据。几乎每一天,他都会密切观察这颗卫星拍摄画面的变化。

  “我们认为,‘南昌航空一号’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环保监测,能实时掌握鄱阳湖、赣江流域的水土环境变化。”涂新满表示,该卫星在智慧农业领域同样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影像比对可以监测植被覆盖及作物生长状况,还能评估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他特别提到:“去年夏季测试期间,团队利用雷达卫星成功捕捉到宜春地区的汛情,这证明其在应急灾害处置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在卫星测控中心,一块展板清晰展示了创新构建的鄱阳湖流域“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网络,能够系统掌握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为综合治理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这颗承载科研梦想的卫星,正以苍穹为幕、数据为笔,在浩瀚太空中书写着江西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它的成功运行,必将推动江西在科技创新与生态经济融合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