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法治之力护民生福祉、促发展稳定,一年来,南昌市人民检察院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主线,履职提质增效,在司法办案中统筹兼顾法理情,让“检察为民”可感受、能体验——
案件侦查终结起诉率、有罪判决率、有期徒刑判决率均继续保持100%;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实现“双下降”;控告申诉办案团队获评最高检“为民办实事”优秀团队……
“法结”“心结”一起解
实现治罪与治理效果并重
随着社会日益多元发展,法律关系也变得复杂。反映在案件上也是如此,就更需要检察人员在办案中察微析疑案情,切实践行“每一个高质效案件既是办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撮合’?”一起交通肇事案,曾让南昌市新建区检察官欧阳茫陷入沉思和苦恼,直到见证双方达成和解,才放下心来。
案情较为明了:被害人被嫌疑人开车撞了,当场身亡。作为办案人员,欧阳茫去了事故发生地,也到过双方家中,被害人是家中顶梁柱,嫌疑人是“五保户”,经济条件较差。这样的境况,如何承担赔偿责任?
“不能一捕了之,要管起来。”当欧阳茫了解到嫌疑人的弟弟做生意,有一定经济能力时,便辗转几次找到他,询问其能否先行垫付赔偿。这也为案件的从宽处理和解开心结埋下了伏笔。
针对新形势下轻刑案件,南昌检察机关做好案前、案中、案后的有机衔接,破解“就案办案”“机械办案”问题,形成高质效履职闭环。新建区人民检察院推出“新悦诚服”轻案办理品牌,通过繁简分流、多元化解矛盾、公开听证、司法救助、案件回访等方式,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修复受损社会关系,实现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无论是找准矛盾未能在侦查阶段及时化解的原因再出发,还是深入践行社会基层治理层面的多元帮扶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南昌检察办案人员的最终落脚点都是“法结”和“心结”一起解开。这便是南昌检察机关探索实现治罪与治理效果并重的司法密码。
检察侦查行稳致远
惩治司法腐败更加有力
“立案慎重、外查精细、询问人性、协作高效”是南昌检察机关以案件办理为纽带,加强不同检察职能耦合,同向发力、同题共答提升履职质效的四大“法宝”。
继2023年查处4名公安干警为他人伪造立功材料的窝串案之后,对“假立功”线索深挖彻查,推动南昌市公安机关连续两年开展“假立功”专项自查自纠行动和全市警示教育,法制部门审查更为细致谨慎。
某分局三级警长曾某某利用其职务身份诈骗一案引发社会关注。经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批准立案侦查。立案后,办案组明确虚构事实、骗取财物的取证方向和证据标准,积极夯实证据基础。侦查终结前,全面查漏补缺,做好侦查终结把关和移送审查起诉衔接。在办理商某某聚众赌博一案中,发现商某某立功材料存疑后移送线索,经检察侦查部门侦查查明,以徇私枉法犯罪立案3件3人。
这些案件的办理是牢固树立“坚决不办凑数案”理念,从“个案线索-成案-新线索”,聚焦线索移送、办案协作和结果处置三环节密切监检衔接的一个个缩影。
“有呼即应”“无事不扰”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南昌市青山湖区作为全国第四大针织服装类产业基地,有“中国针织服装名城”之称。为打造符合本地实际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平台,青山湖区“检纺驿站”应运而生。
“感谢你们!帮企业活过来了。”去年春节期间,南昌市利和服饰加工厂负责人感慨道。
在此前两个多月,该厂因经营不善停工停产,尚欠百余名工人100多万元工资。工友们持欠条,前往青山湖区人民检察院寻求帮助。
面对调查,工厂负责人向雷树根检察官倒起了苦水。原来,加工厂当时仍有大量订单,也很想把企业办下去,但在手订单因质量瑕疵始终无法与客户达成一致意见,加工费一直未结算,导致资金链断裂。
企有所需,检有所应。青山湖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召集该服装加工厂、客户、农民工代表面对面沟通,协助三方制订和解方案,最终达成和解。
在南昌市,畅通检企沟通渠道不止于此:成立全省首家涉台检察官工作室,设立检侨驿站,为141家台资台属企业、99家侨企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营造“亲”“清”检企关系,南昌市检察机关连续三年开展“检察官进企业”活动,由市县两级检察机关统一制作“检察服务卡”1.4万张印发给全市企业,公开各院指定的检察官联络方式,持续擦亮“有呼即应、无事不扰”工作品牌。
2024年,新建区辖区内涉车贷诈骗类案件实现“零”发案;南昌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江西省首例以破坏或规避技术防护措施方式实施的侵犯著作权案件,入选公安部发布的“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从“指定帮教”到“双向选择”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近日,西湖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蒋泓和助理罗苑青,回访了未成年被帮教对象田田(化名)。田田和母亲亲昵地靠在一起,手腕上的刺青已洗去大半,与一年前沉默胆怯的模样相比,自信而活泼,就像换了一个人。
田田的改变,得益于南昌市检察机关对涉嫌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精准帮教。田田与同伴因盗窃他人财物涉嫌盗窃罪被移送检察机关起诉。案发后她主动投案,具有悔罪表现,2024年1月,检察机关对田田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为8个月。
在了解田田身心发育程度、成长环境、犯罪原因、矫治条件、回归需求后,检察机关主动作为,将观护帮教、行为矫正与观护对象个人兴趣相结合,为她量身定制了帮教方案。
“我珍惜现在的生活,今后会更加努力作出改变,相信自己。”在考验期第三个月,田田在日记本上认真写道。
过去一年,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在针对全市未成年人犯罪情况专题调研时,多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提出具体要求,特别要做实“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
抓住控辍保学、家庭教育、专门教育的关键点和薄弱点,南昌市检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一体推进源头预防、依法惩处、分级矫治、依法惩处、综合治理等工作,从“指定帮教”到“双向选择”再到“再社会化”,出台《南昌市预防和治理中小学生欺凌管理办法》,构建“纪检+检察”双轨道监督工作模式,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向综合履职、全面保护转型。
截至目前,南昌检察机关联合社工组织、爱心企业等,建立社会观护基地43个、搭建涉罪未成年人智慧考察帮教信息化平台2个。
优化管理模式
自我管理制度逐渐成熟定型
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加强检察官的自我管理是持续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优化检察队伍,既要适应现实需求,也须加强前瞻谋划。
2023年,南昌市检察系统实施“青蓝工程”,经各县区检察院推荐,办案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的116对师徒结对“传帮带”。随之建立了一个个控告申诉办案团队,他们的检察履职故事振奋人心。
目前,已有一个控告申诉办案团队获评最高检“为民办实事”优秀团队,109人获市级以上荣誉。
自我管理制度逐渐成熟定型。以复合型专业化人才为例,开办“洪检讲堂”,积极借助外脑智库,全市两级院共培育出9名全省业务专家,检察侦查、知识产权、金融证券、数字检察等领域一专多能人才辈出,4人入选全国检察人才库。
前行路上,始终与人民同心,与法治同行。南昌市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更加务实的姿态服务发展大局,以更加温暖的行动守护公平正义,以更加坚定的信念锻造过硬队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检察力量。
付睿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