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龙南市世界客家民俗文化城。通讯员 肖鸣摄
湾区向北,龙南向南。在赣粤交界的青山绿水间,一座人口仅34万的山区小县,正上演产业蝶变。
2021年到2025年3月,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7个,签约资金2288.6亿元;连续十三届获评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单位;龙南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2024年省级产业集群;龙南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2023年龙南经开区全国排名跃居第120位……
在县域经济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个不沿江、不靠海的山区小县,如何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产业高地?
“我们主动策应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战略,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通过资本招商模式聚产业、链式思维强生态、刀刃向内优环境,推动更多产业在龙南集聚发展。”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南市委书记、龙南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钟旭辉介绍。
近日,记者深入龙南市的园区、企业,探寻龙南以招引项目促产业跃升突围之路。
资本招商:5亿多元国有资金撬动46.97亿元社会资本
龙南市联合赣州发投及深圳市紫荆汇富募集5.1亿元,认购了上市公司道氏技术定向增发股份,推动道氏技术投资125亿元在龙南建设佳纳能源项目,解禁期满后,国有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安全退出,一年时间实现总盈利5.68亿元。
双赢得益于“基金+项目”资本招商模式。该市搭建招商公司、招商队伍和信贷融资等多个平台,将5.26亿元国有资金转化为“种子基金”,通过与省国控集团、赣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中信建投等机构合作设立12只产业基金,基金规模达46.97亿元,形成“国资领投、社会跟投”的杠杆效应。目前已退出基金1个,收益6345万元。
“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引入产业,这种‘资本+产业’的化学反应,正重构龙南的产业生态。”龙南经开区招商与企业服务局局长袁晓园指着园区规划图告诉记者,通过资本招商引进落户9个项目,引导资金及投资基金累计投放23.86亿元。图上,标注着佳纳能源、嘉元科技、金晟新能源等上市公司的厂房集群——这些企业正是通过“基金+项目”模式引进的“金凤凰”。
从基金设立到落地,再到项目招引,最后培育壮大的全过程并非易事,如何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龙南经开区推进现代产业引导基金设立,由龙南招商公司、赣州发投集团及广东嘉元科技等合作,总规模3.7亿元,存续期10年。基金按3∶3∶4比例分三期出资,龙南经开区认缴1.1亿元,以30%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目前基金组建正推进审批,力争2个月内完成设立,将重点投向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构建“资本招商-产业培育”闭环,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链式思维:形成引进一个、牵出一串的“葡萄串”效应
“这是我们第三次在龙南投资。”在龙南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诺威新能源董事长温恒指着在建的第四期厂房告诉记者,从租赁园区标准厂房到选址购地建厂,从2018年产值1.5亿元到2024年突破24亿元,这家企业先后成立赣州诺威科技、赣州誉成能源科技、赣州捷兴材料科技,建设了赣州柔驰科技锂电产业园项目,完成从“租户”到“链主”的蝶变。这家“瞪羚”企业在国内消费类锂电池细分领域行业排名第二,拥有华为、小米、康佳等优质客户,是龙南锂电产业集群的链主之一。
用“动力十足”来形容龙南化工园区一点也不为过。这个省级化工园区有13家上市公司在此投资落户,聚集佳纳、天奇金泰阁、龙晟新材料、嘉元科技、浩海新材料等46家锂电及配套企业,规上企业24家,形成“锂矿-材料-电芯-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
“我们不是简单承接产业转移,而是用链式思维重构产业链,探索出一条‘精准对接、错位互补’的产业升级路径。”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叶锋展示的“招商图谱”上,每个落户企业都标注着上下游配套需求。
在江西祥益鼎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上一块块铝基板在传送带的连接下,经过固晶、焊接、涂层、烘烤等流程源源不断下线。这家从广东整体迁移来的企业,是龙南线路板、锂电池产业链延链补链的重要一环。其产品主要是铝基板、单双面多层背光线路板及相关产品,直接促进龙南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大中小、产供销整体配套,带活整条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链就像磁石,让我们决定把研发中心搬过来,不仅投资3次,去年还新增投资3.2亿元进行技改,并带来6家上下游伙伴,促成3家上市公司落地。”该企业总经理林镜波的感慨,道出龙南“以商招商”的秘诀。
引进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超150家;2021年以来,初源、特莱斯光学、祥益鼎盛等30多个项目实现增资扩产,总投资达100亿余元;推动三井物产与天奇循环联合投标,在日本取得日本动力电池厂商远景动力的废旧电池回收资格……从“头回客”一投再投,投成“回头客”“老顾客”,龙南深谙“以商招商”之道。
“我们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通过精准施策、深挖潜力、扩大增量和优化服务等方式,多措并举挖潜增效,鼓励现有企业追加投资、扩大规模,实现老树发新芽、存量带增量,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以链式思维谋划全产业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龙南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曾俊说。
如今,“引进一个、牵出一串”,形成的“葡萄串”效应,使龙南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双首位产业集聚度达96.6%。
刀刃向内:高效服务体系使政企“双向奔赴”
走进龙南市数字化政务服务大厅,全省首个“一触即达”智能导政系统让人眼前一亮。从预约到评价,企业办事全流程实现“云端办理”,平均等候时间与业务办结时间压缩至7分钟以内,获评全省首批“江西省政务服务示范大厅”。
“以前办个营业执照要跑好几趟,现在从申请到拿证,不到一小时就搞定了。”在龙南市政务服务大厅,创业者李先生对着“一触即达”智能导政系统竖起了大拇指。
这背后,是龙南市对标对表深圳规则规制,刀刃向内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决心——全面承接61项“市县同权”改革事项、87项省市赋予国家级经开区权限,推出32项涉企增值服务(2025年),46项高频事项下沉至乡镇“同城通办”。与深圳光明区等地签订“跨省通办”协议,19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异地办理……
来到位于龙南市新圳工业园区的江西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现代化设备高效运转,身着防尘服的工作人员穿梭其中,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光学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光学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载、监控、AI智能等领域。
“在龙南,我们感受到与粤港澳大湾区无缝衔接的办事效率,找到了家的感觉。这坚定了我们追加投资、扩大研发的信心。今年,公司计划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加大研发投入,预计2025年营收能增长30%以上。”江西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维其说。
这里,政企圆桌会、产业链对接会、产融对接会常态化召开,政府化身“企业服务员”,积极为企业“拓市场、跑订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用能等问题,全年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超百亿元、用工需求超万人。
龙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游毅琳抱出厚厚一摞材料说:“我们通过对企业摸底,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并进行建档造册,给出解决方案。”翻开其中一页,在什么时间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要解决的,标注得清清楚楚。
“我们要以更优服务提升营商环境,坚持不懈打造‘龙易办’营商品牌,做好项目落地靠前服务,不断提升自身吸引力和竞争力,助力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游毅琳说。
政企“双向奔赴”,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一季度,龙南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位列赣州市前三,增速位列赣州市前二。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龙南的产业版图仍在扩展:今年龙南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9个,签约资金172.17亿元;首个跨国研发中心即将落地;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规划徐徐展开……这座千年客家古城,正在青山绿水间书写新时代的山区崛起故事。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