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工正在晾晒盐果子。本报全媒体记者 赵影摄
“这个辣杏子,入口瞬间一股辣意直达舌尖,紧接着又能尝到杏子的酸甜回甘,是消暑解腻的好零食。”5月16日,萍乡市湘东区海姑娘乡村特产手工坊老板文海梅在直播间介绍盐果子系列产品。
盐果子是萍乡地方特色美食。白萝卜、姜、苦瓜、杨梅等蔬菜瓜果均可作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工序,便可端上餐桌,成为美食。在湘东区麻山镇横岗村,家家户户的菜地里都种着加工盐果子的原料,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去年相关产品年销售额近5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成为助力村民致富的“金果子”。
初夏时节,走进横岗村,毛茸茸的杨梅果挂在枝头,散发着阵阵清香。海姑娘乡村特产手工坊内,五六名女工正忙着晾晒、加工各式瓜果。“我们都是本村里的,我家就在旁边。”村民黄冬香笑着说,她在手工坊工作2年了,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如今,清洗、鲜切、晾晒、打包等工序,她样样熟练。“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我很满意。”
“我们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子,特色产业都是一点点挖掘出来的。”村党总支书记文敏说,“前几年,村里的农副产品滞销,瓜果烂在地里或贱卖到菜场,文海梅有做盐果子的手艺,就想请她回村办厂,带动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说干就干。村里对废旧的厂房进行翻新,并完善了厂房周边的基础设施。村民地里的瓜果优先供给手工坊,脱贫户、低保户等优先到手工坊工作。
“2023年5月,手工坊的第一批盐果子出厂了,村干部带着产品走市场,跑展销会,还帮我直播带货。”文海梅说。村干部的支持让文海梅非常感动,更加坚定了发展盐果子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信心。
“王奶奶。洛神花长得怎么样啦?”文海梅带着记者走进一户农家。“长得还不错,秋天就可以收了给你。”王奶奶告诉记者,去年她家种了2分地的洛神花,卖给手工坊赚了463元。“今年我种了2亩,明后年准备再多种一些。”
据介绍,横岗村采取订单式种植。“我们收上来的原料价格比市场价每斤高0.5元到1元,提高了大家种植的积极性。”文海梅说。2024年以前,手工坊约三分之一的原料来自横岗村,今年开始,约三分之二的原料来自横岗村,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有钱挣。
目前,文海梅已在萍乡市区开了8家“田哥说”盐果子门店,带动村里20人就业;村里直播带货的销售额,有一部分打入村集体收入,用于改善村里的饮水设施、修建停车场和休闲广场等公益项目支出。
“我们村所有的产业入驻都是结合本村特色的。”文敏介绍,目前,横岗村已建成百亩稻虾基地、千亩红梨基地,带动乡村研学、传统手工美食等多产业联动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6万元跃升至2024的70余万元。
“现在的横岗,人心齐、产业旺、村庄美。”文海梅指着远处的青山绿水说道,“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来感受家乡的美。”
胡嘉莲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