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走进政务服务大厅,宽敞明亮、指引清晰;区域布局科学合理、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办事窗口,不断为企业、群众带来更加高效、便捷、舒心的政务服务体验。
我省各地坚持用改革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打造营商环境特色品牌,南昌按照“凡是大湾区、长三角能做到的,省会南昌率先做到”的要求,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硬举措,全面打通市县28个自建系统;九江创新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一网汇聚、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键直达”;萍乡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个转企”若干措施……各地在办事环节上做“减法”、在服务效能上做“乘法”,让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到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
给新生儿办理户口簿和社保卡要跑几次?
萍乡市湘东区给出的答案是:跑一次就能同步办结多项业务。
人在外地,如何给南昌的企业办理证明材料?
南昌市新建区依托5G+VR技术,线上为企业远程办理业务。
社保、医保、教育……各类主题各种事项如何一次性深入了解?
瑞昌市探索政务服务从“窗口”到“云端”,在直播间为群众答疑解惑。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也是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力量源泉。上述创新举措正是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我省各地政务服务窗口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润物细无声。去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增速保持逐季上扬。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显示,93.76%被调查企业对江西营商环境现状予以肯定。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江西营商环境始终坚持从心出发、以诚待企待人,始终用心、用情、用力浇灌。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质量发展的种子定能在赣鄱大地开花结果。

在瑞昌市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指导群众填写资料。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亚婧摄
“新事心办” 贵在走心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志刚 文/图

新建区政务“晓屋”的推广,极大方便了企业和市民。
“银行账户到账1000万元!”3月,位于新建经开区的江西江铃集团晶马汽车有限公司收获意外之喜,经过查询得知,这笔钱是当地政府为企业兑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奖励。去年12月,该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曾收到一笔450万元的财政专项补贴款。“资金到账了,才知道我们企业享受了惠企政策。”公司审计部经理杨欢珍感慨,“这种‘免申即享’的方式省时省力,让我们能更专注于企业生产经营。”
近年来,南昌市新建区紧扣“好新建·美生活”主旋律,以一流标准优化流程,以真心真情提升服务,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擦亮“新事心办”营商品牌,从“一件事一次办”进阶到“高效办成一件事”。
4月17日,记者在新建区政务服务大厅看到,大厅动线设计合理,市民能随时在“线上”“线下”呼叫工作人员“帮办”,因此,即使前来办事的市民络绎不绝,现场依然井然有序。
在大厅一角,记者注意到一个名为政务“晓屋”的玻璃房,里面办公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一应俱全。记者体验发现,除了可以自助远程办事外,市民还可与后台工作人员实时连线,得到悉心指导。办事材料可现场打印,系统还贴心集成了快递服务,需要邮寄函件时,快递柜自动弹开,市民把函件投入即可。“真是太贴心太方便了。”刚刚跨省办理好企业关系证明的吴先生说,“以前不跑两地办不成的事,今天在这里几十分钟就搞定了,真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据了解,2023年2月,为加快数字政务建设,营造安心的政务环境,新建区依托5G+VR技术,整合“云座席”资源建设政务“晓屋”,线上为群众远程办理业务,建立“可视化咨询—可视化辅导—可视化业务办理”的全流程服务模式。新建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戴鑫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新建区已投入运行4个政务‘晓屋’,提供服务5000余人次,可远程受理1238项服务事项,与12个省26个地区实现跨省通办。”
与此同时,新建区还在全省率先推出“AI政策宝”,运用大数据算法和AI分析技术,建立跨部门的政策基础数据库,并通过大数据筛选、数据比对、精准推送等方式,一分钟内完成对企业精准画像、政策智能匹配,及时向企业推送各类涉企政策,实现由“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江西江铃集团晶马汽车有限公司所获专项补贴款便是由AI大数据自动匹配的。
自动化办事好省心,志愿者办事特暖心。新建追“新”,贵在走心,新建区“新事心办”招牌越擦越亮。
“我现在年龄大了,不会用智能手机,因为这个原因我的医保一直没有交钱,你们可以帮我缴费吗?”近日,家住新建区长堎街道礼步村的张大妈通过电话向礼步村寻求帮助。帮办代办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与张大妈约定好时间上门,手把手辅导,当场就帮她完成了医保缴费,并贴心地把缴费步骤写下来留存,以便她下次缴费,张大妈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为了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办实,新建区在全区组建了400余人的“小赣事”志愿代办员队伍,“渗透”到每一个社区、村庄,用真心、真情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政务服务“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
一次办成 刷新“幸福指数”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记昌

在湘东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工作人员正为群众办理业务。通讯员 黄雨馨摄
在萍乡市湘东区,政务服务正悄然发生着一场温暖变革。近日,刚成为父亲的李先生惊喜地发现,给新生儿办理户口簿和社保卡只需要填一份表、提交一次照片、跑一个窗口就能同步办结多项业务,所有事项一次全办好。这份高效与便捷,正是该区打造“湘东做东,易办易成”营商品牌,让群众办事从“来回跑”到“一次成”的真实写照。
记者走进4400平方米的湘东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只见52个综合窗口整齐排布,挂有“高效办成一件事”标识的窗口格外醒目。曾经,群众办事“跑多个部门、交多份材料”是常态,如今湘东区将43个部门单位共计212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式”办理。市民高先生为家人办理身后事时,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提交申请,工作人员很快通过系统调用电子证照,同步完成了抚恤金申领等事项,“不用来回奔波,所有手续一站式办结,把服务做到了我们心坎上。”高先生感慨。据统计,2024年以来,湘东区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累计办结业务1.07万余件,极大提升了群众办事效率。
政务服务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办事的便捷高效中,更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贴心关怀里。“小萍帮办”服务台的志愿者们身着红色马甲,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一对一”帮办服务。80岁的王大爷因听力障碍无法完成“退休认证”,导致养老金停发,帮办员全程陪同,经过一番努力,帮助老人顺利完成认证。“孩子不在身边,多亏了帮办员跑前跑后,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王大爷的肯定,是对帮办服务最好的肯定。
数字化赋能让政务服务插上便捷的翅膀。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居民刷身份证即可进入,25台自助设备覆盖税务、医保、社保等261项业务,实现“随时办、自助办”。企业办事员李女士通过“惠企通”平台提交惠企政策申请,补贴很快就到账。“不用跑窗口,手机上点一点就搞定。”依托“惠企通”平台,30项惠企政策、129项惠企事项实现“一网兑现”,自平台建立以来湘东区累计为3538家企业兑现惠企资金2.15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细节处的关怀更显服务本色。母婴室、无障碍通道等便民设施,让政务大厅处处充满人文关怀。针对上班族“没空办”的难题,659项高频事项推出“延时服务”,节假日照常能办理。在湘东区腊市镇,彭先生为行动不便的女儿申请残疾证时,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办理并帮助申请护理补贴:“一趟都没跑,所有事全办好,真的太贴心了!”
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便捷高效,到特殊群体的上门服务;从数字化平台的“一网通办”,到便民设施的“无微不至”,湘东区用一项项务实举措,将“易办易成”的承诺变成现实。这背后,是“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的持续攻坚,是“小萍帮办”队伍的日夜坚守,是“一把手走流程”发现并解决堵点问题的动真碰硬。在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里,100%的满意率,更是群众亲身经历后的感受与认可。
“在湘东区,‘湘东做东,易办易成’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在每名政务服务工作人员心里的准则。”湘东区政数局局长张玲表示,将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质效,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提升数字服务能力,让政务服务持续温暖更多群众。
从“窗口”到“云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亚婧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瑞e办”直播彩排。(瑞昌市行政审批局供图)
4月17日,瑞昌市政务服务中心三楼,明亮的直播间,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的调试设备,有的核对流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直播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欢迎来到‘瑞e办’直播间,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企业开办的全流程。”主持人周懿对着镜头介绍,“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里,我们会通过政策解读、审批后台操作演示和在线答疑3个环节,为大家提供最权威、最实用的政务服务信息。”
周懿是瑞昌市行政审批局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近期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网络主播。开展政务服务“云直播”,行政工作人员担任主播和嘉宾,与广大群众互动交流,以“直播带策”的形式向社会传递“政能量”,收集群众、企业的个性化诉求,第一时间为大家答疑解惑、解决困难,这是瑞昌市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的有效举措。
2023年,瑞昌市打造了政务服务“瑞务快办·慧办事”直播间,通过“政策解读+在线互动+留言回复”方式,详细介绍群众关心关注的政务服务高频事项,手把手指导企业群众办事。开播以来,直播间聚焦社保、医保、教育、税务等主题,完成了16场直播,线上参与人数累计达41.3万人次。
为进一步发挥数字智能平台在宣传政策、提升审批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今年,瑞昌市在总结“瑞务快办·慧办事”直播间经验基础上,融入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了全新“瑞e办”直播品牌。“我们前期与市融媒体中心合作,在‘瑞昌云’平台试水政务直播,不仅收获了良好社会反响,也收集到群众提出的宝贵建议。”瑞昌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伯阳介绍,根据企业和群众需求,直播间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起用年轻干部担任主播,打造专业化直播场景提升观感体验,拓展服务内容覆盖更多民生领域。
升级后的“瑞e办”直播间,用专业化、互动性、品牌化的特色,推动政务服务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直播背景融入品牌标识,配备4K超清设备、降噪麦克风,提升视听体验。同时,在微信、抖音等平台同步直播,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设置“政策云解读”“直播回看”等模块,扩大受众覆盖面。此外,强化直播互动,创新推出“直播+审批”模式,观众可提交材料预审,工作人员演示办理流程,并引入DeepSeek大数据模型,根据企业、群众提出的问题,实时推送办理链接,实现“边聊边办”。据悉,新升级的“瑞e办”直播间,将于4月底与观众见面。
为了呈现最好的直播效果,这几天,直播团队加班加点进行了多轮彩排。“说实话,第一次当‘主播’,不紧张是不可能的。‘瑞e办’上线的首场直播是企业开办专题,我们预先梳理了观众可能会问到的问题,还专门进行了业务培训,每个环节都反复演练。”周懿介绍,彩排时,还邀请了企业群众代表现场参与,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不断完善直播脚本,力求让政策解读既专业又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