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讯 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赣江新区老厂房斑驳的砖红色墙上,身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工装的演员正在演绎一场怀旧爱情故事;不远处,赣江中药创新中心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将千年古方转化为现代制剂;江铃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线上,每2分钟就有一台崭新的汽车成功下线……赣江新区,这个国家级新区正通过多元产业协同并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
微短剧产业蝶变
在数字经济与文化消费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微短剧产业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新增长极。赣江新区敏锐捕捉这一趋势,以“生态思维”谋篇布局,推动微短剧产业从“单兵突进”转为“集团作战”,从“资源分散”走向“聚势赋能”。2024年以来,赣江新区共受理微短剧报批审核200余部,先后吸引红果短剧、时刻互动、影行天下等40多家企业落户。
在6月18日正式启动运营的赣江新区微短剧产业基地内,多个微短剧剧组已经入驻开拍。
作为江西首个集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投流、版权维权、产业配套、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全链路产业基地,该基地依托赣江新区产业支持,为微短剧创作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赣江新区微短剧产业基地拥有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百个多元场景,引入AI辅助赋能剧本创作,还提供设备共享、后期制作协作平台,进一步降低创作成本,真正实现剧组‘拎包入驻’无忧创作。”基地负责人李悦晴介绍。
作为全国首个系统性布局微短剧产业的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出台的《关于支持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堪称行业“政策标杆”。链主类企业最高可获1500万元年度支持,“短剧贷”金融产品为中小剧组解决融资难题,备案审批流程更是压缩至传统模式的30%。
从“古方坚守”到“创新引领”
大健康产业进阶
作为赣江新区重点布局的特色产业,大健康产业以中医药为引领,以“中医药+”与“+中医药”的双向融合模式,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
在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内,隆平全谷物膳食产业基地大健康车间竣工投产,中宝药业创新制剂基地主体封顶,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彰显着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记者了解到,围绕人才与平台建设,赣江新区构建了创新驱动的双轮支撑体系。通过出台专项人才政策,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累计吸引400余名大健康领域科研人才扎根发展;同时集聚24家创新研发平台,包括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健康产业研究所等三大“国字号”平台,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产业生态布局方面,赣江新区已形成创新药研发生产、医疗器械、药妆、药膳四大核心模块,构建起“种植+研发+药品+器械+诊疗+疗养”的全产业链闭环。
其中,华润江中科创城现代中药生产基地已实现满负荷生产,月均产值可达7000万元以上;唯铂莱生物制药研发的生物卤化技术和生物合成天然蓝色素在业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婴童植物护理基地、雪玲妃本草护肤产业园等项目,将中医药元素延伸至大健康消费领域;江西省转化医学研究院园区,聚焦重大疑难临床问题,打造产学研高度整合的国内一流转化医学研究院……
从“零件制造”到“生态领航”
新能源产业升级
在赣江新区百度智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