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讯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的越冬同步调查成果。调查结果显示,江西九江东湖湿地成为青头潜鸭重要栖息地。
我国青头潜鸭种群数量达2555只,与2012年的1000只相比实现倍增;确定重要栖息地16处。此次调查首次全面掌握了青头潜鸭种群信息,客观反映了种群保护成效。青头潜鸭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最受关注的关键鸟种之一。
记者了解到,2016年,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委托下,北京林业大学牵头成立中国青头潜鸭保护与监测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我国青头潜鸭的保护和监测工作。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作部署,工作组联合全国57家单位、400余名调查人员共同开展青头潜鸭越冬同步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我国有青头潜鸭越冬分布的21个省区市,共212处栖息地。据北京林业大学4月22日公布的详细信息,全国范围内,青头潜鸭数量超过30只的重要栖息地16处,江西九江名列其中。截至2023年底,江西省青头潜鸭最多记录为650余只,九江市柴桑区、上饶市余干县,南昌市进贤县、鄱阳湖保护区沙湖、鹰潭龙虎山等多地均有分布记录,其中九江东湖是其主要越冬地。
青头潜鸭对栖息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堪称环境质量好坏的“指标生物”,主要栖息在水流缓和、水生植物较为丰富的湖泊、河流地带,平时喜欢与红头潜鸭、凤头潜鸭等混群。此前,在我市的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贤县青岚湖等区域,均发现了青头潜鸭活动的现象,证实青头潜鸭在南昌存在能自然繁殖的种群,并由候鸟变为留鸟。